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林业   86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1121篇
  436篇
综合类   557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甘蔗作为我国南方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其收获既费工时又费劳力,而脱叶的劳动时间最长。通过各种剥叶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介绍甘蔗剥叶机剥叶装置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研制现状,得出小型甘蔗剥叶机是最适合我国南方甘蔗收获的一种小型农机.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62.
针对精密播种机气吸式排种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SolidWorks参数化造型软件,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案,完成了排种装置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同时进行了排种器装配过程的动态模拟。采用装配中的机构分析对种子在排种器内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确定了最佳播种速度及排种转速,为气吸式排种器的参数化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油菜收获技术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菜收获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分析了国内外油菜收获技术基础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基础研究的方向。国内外在油菜收获方式、油菜收获时期、收获损失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油菜割晒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条铺形成过程以及放铺质量上,捡拾脱粒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捡拾器结构研究上。油菜联合收获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割台参数优化、脱粒分离与清选机理和参数优化上。在研究手段上主要采用有限元分析、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在油菜收获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内,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移栽油菜割晒技术、油菜脱分机理、油菜籽粒在清选装置中的运动规律、筛分情况与清选装置中各个零部件的工作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一种新型集蔗器的结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蔗器是甘蔗收割机中用来收集甘蔗的装置。通过总结前人所设计的集蔗器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集蔗机构—挡板式斜集集蔗器,并进行了结构设计、参数计算和三维建模;最后,为了验证所设计的集蔗器转轴的尺寸的合理性,通过有限元分析了软件ANSYS分析它在受外力情况下的变形情况和整体的应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5.
荸荠的生长环境特殊,收获仍旧采用传统手工挖掘,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挖净,而薯类收获机械又难以适应水田荸荠的收获,通过对荸荠生长地的土壤成分分析,基于土壤液化原理,搭建了小型实验平台,对荸荠挖掘机理进行了试验模拟。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水田作物荸荠机械挖掘、筛分的流程,并对挖掘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获得了影响荸荠收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利用土壤液化原理可以使砂壤土液化,为该原理用于荸荠采收提供依据,为荸荠挖掘机样机的试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满足科考、物探以及重大灾害后的地形、道路要求,根据仿生学原理利用载货汽车底盘设计的载货汽车辅助步行器,可以提高汽车在极度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通过性和快速自救能力。针对某货车辅助步行器的行走机构参数、液压及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67.
涌泉根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普特  朱德兰  汪有科 《排灌机械》2010,28(4):354-357,368
提出了一种新型涌泉根灌灌水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灌水器,实现了直接将灌溉水输送到植物根系部位的研究目标,研制的涌泉根灌灌水器流态指数小于0.5,属紊流范畴.为了测得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应用效果,在陕北山地5年生枣树实施了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等工程38.67hm^2,对3种不同灌水方法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不灌溉相比,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的净增收入分别为4707.70,8446.00和10926.00元/hm^2;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每方灌溉水产值分别为1.90,11.30和14.60元/m3.涌泉根灌与滴灌相比,年成本降低2030元/hm^2,净收入增加2480元/hm^2,每方灌溉水产值提高3.30元/m3;涌泉根灌与管灌相比,年成本降低743.30元/hm^2,净收入增加6218.30元/hm^2,每方灌溉水产值提高12.70元/m3.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均使得枣园净收入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涌泉根灌方式,净增值率高达235.0%.建议在山地经济林果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涌泉根灌技术.  相似文献   
68.
间接地下滴灌导水装置规格参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灌水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导水装置规格(直径,高度)参数求解模型,该模型中综合考虑了滴头流量、灌水定额、土壤水力特性参数以及活动水位等因素对导水装置规格的影响。通过室内恒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的设计和研究,定量化了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对导水装置规格参数模型的作用,并研究了导水装置内水位深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忽略导水装置内积水深度的动态变化对土壤水力特性参数的影响时,与一维垂直入渗规律相似,导水装置内积水入渗累计入渗量与时间的关系可用菲利普公式进行拟合,但在土壤类型一定时,间接地下滴灌的参数渗吸系数S和稳定入渗速率if还与土壤上方的积水面积有关。当滴头流量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时,导水装置内开始产生积水,且积水深度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该模型的建立为间接地下滴灌导水装置规格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9.
半荒漠地区灌木饲料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半荒漠地区灌木饲料林的树种选择、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花棒、杨柴、柠条、沙柳、毛条、毛柳、白沙蒿、油蒿8个半荒漠地区灌木饲料林树种的造林适宜立地类型、最适造林季节、最佳造林密度、最适收获期以及最佳平茬年龄。  相似文献   
7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some aids for detectiong oestrus in 72 Bunaji cows synchronized using two injections of prostaglandin F2 (PGF2) 13 days apart. Blood samples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the aids and ovarian activity by radioimmunoassay technique were collected daily from the day of the second PGF2 injection until oestrus or for 168 hours for `non-responders'. The aids for detecting oestrus, tail painting, KaMar detectors and a chin-ball mating device (CMD) were applied at the time of the second injection.The oestrus response rate was 73.6% and 61.1%, from the serum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 and visual observation,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total number of oestrus events observed, unaided visual observation, tail painting, KaMar and CMD detected 52.2%, 82.6%, 82.6% and 76.8%, respectively. Visual observation of standing oestrus alone failed to detect 47.8% of the occurrence of oestrus as shown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gesterone in the serum and 30.4%, 30.4% and 24.6%, respectively, of the oestrus periods recorded by tail painting, KaMar and CMD. Twenty-eight cows showed abnormalities in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These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oestrus may be detected by using the aids in cows that have been regarded as `anoestrous' by visual observation of standing he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